金税四期最大的亮点是全电发票,让税务部门更高效、完整的掌握企业的业务链条。出现风险疑点的企业,会被税务约谈、检查、稽查。所以企业一定要财税合规,防患未然,才能更好的经营。
税务合规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,为企业创造收益。
也可以避免损失,如果企业涉嫌虚开、偷税,面临巨额的罚款,老板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。
如何才能做到企业财税合规呢?
1、做好合作对象的背景调查,识别空壳企业
通过核查供应商的工商登记信息、资质,对于个人独资企业、成立时间晚、注册地位于集群注册的园区、缺少必要的经营设备和人员的企业,保持警惕。
检查货物的发货地与供应商经营地是否保持一致?如果不一致要求其说明理由,提供其享有货物所有权的证明。
2、加强合同的订立与管理制度
合同是业务开展的起点,也是约束合作对象的手段。因此,在开展交易尤其是大宗贸易时,缺少明确约定的合同文件,会让税务机关怀疑交易的商业和理性,进而怀疑交易的真实性。
此外,合同须妥善保存,在税务稽查时,合同资料也是重要的业务材料。
3、企业负责人要通过审批控制业务的开展
企业的业务人员成为企业涉税风险的来源,主要是因为:
业务人员缺乏税法知识,对配票、虚开的行为意识不到位。
业务人员为增加业绩,不加审查地为企业拉业务,冲业务量。
因此,企业合规部门要跟进审查,建立审批制度,留存审批材料。
4、把控货物或服务的真实性,留存业务资料
对于有实体货物运输的交易而言,应当留存货物的提货单据副本、运输合同及费用、入库信息、仓储资料等。
对于以货权凭证转移展开的交易,应当注意留存货权凭证、仓储资料。
除此之外,应当索要货物的质检证明,要求供应商提供其拥有货物所有权的资料等。
对于开展的服务,应当注意留存服务的相关证明,例如咨询服务的文本资料、聊天记录、咨询报告;运输服务的车辆、司机联系方式等。
5、管理好企业资金,警惕内部借款与往来账
企业是投资人的,但企业的钱不是。根据目前的规定,投资人利用企业资金进行消费,以及企业借款超过一年的,均须视同分配股息红利,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。
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、应收而不收税款的,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,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、应收未收税款50%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。因此,要加强财务的权限和说“不”的勇气。
6、管理好业务资金的收支使用,杜绝资金回流
资金回流有两种可能,均有较大风险。
虚开中的资金回流,因企业需要走账才能开票,就向开票企业打钱,然后开票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把钱转回来,形成回流。
偷税中的资金回流,即企业公账与控制人、员工等私账频繁往来,容易被怀疑是帐外经营偷税。此外,投资人频繁往来资金,也有抽逃出资的嫌疑。
因此,财务要加强企业资金管理,避免与私户发生过于密切的资金往来。
7、加强投资人与企业资金的隔离
有限责任公司虽然能够起到隔离风险的功能,但这一隔离功能也有限制。
股东如果滥用有限责任给债务人造成损失的,可以穿透公司的有限责任,股东要承担连带责任。不只是企业股东,自然人股东也可能面临穿透。
要避免混同现象,企业财务应当严格执行财务制度,确保财务的独立性,完善企业会计账簿,确保企业与其投资人之间的财产、人员分开。
8、工资发放与员工个税代扣代缴合规
对于企业而言,系逃避代扣代缴义务,可能面临50%-3倍的罚款。
随着社会保险等非税收入也纳入到税务机关征管范围中,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处理员工的工资。
9、加强发票的开具、接受、认证抵扣和管理
企业需要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工作
对于接受的发票,留存好发票及其相关业务资料;
对于开具的发票,留存好记账联及相关业务资料;
注意发票的内容,单位、货物、数量、金额、税款与实际一致;
对于销售货物时顾客未索要发票的,按未开票收入处理,以规避偷税的风险。
根据《发票管理办法》规定,“销售商品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,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,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”,则开票属于一项法定的强制义务,未履行的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。
10、避免商业回扣和腐败
商业贿赂和商业回扣,由于该笔支出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成本扣除,企业会通过非法手段取得虚开的发票以冲抵成本,这同时触犯虚开、偷税,风险极高。企业在经营中,应当注意规避商业回扣、腐败行为。
11、合理适用税收优惠,加强业务培训
国家为了鼓励经济发展,实施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。但是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复杂条件,如果企业不符合政策标准而适用了政策,将面临税务风险。
据此,企业应当加强税务人员业务的培训和学习,妥善、准确适用税收优惠,必要时积极联系税务机关,沟通相关政策的适用。
12、增值税法适用规避常见风险
价外费用未缴纳增值税。
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,价外费用指的是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、补贴、基金、集资费、返还利润、奖励费、违约金、滞纳金、延期付款利息、赔偿金、代收款项、代垫款项等价外费用。税率按照销售的货物或服务的税率计。
视同销售未作纳税处理。
如果发生了视同销售的行为,需要依法作增值税的处理,对于无销售额的视同销售行为,其销售额的确定还应当公允。
发生混合销售、兼营等行为的,未正确处理。
13、企业所得税处理规避常见风险
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;未按照新会计准则摊销合同取得成本;利用往来账户、中间科目延迟收入实现;关联企业之间往来交易不公允。
14、规避投资人、员工、客户常见个人所得税风险
在实践中,存在一些涉及到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规定,主要是:
个人投资者超过一年的长期借款,应当视同分配股息红利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;
为企业员工购买的商业保险需要按照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;
企业为促销之故为本单位以外的个人无偿赠与的礼品等,需要按偶然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;
企业受让个人股东转让的股权,在支付股权受让价款时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。
15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树立税务风险意识与合规文化
要着重培育员工遵守税法规定,守法意识和合规文化,只有这样合规制度才能落到实处.企业应当多展开合规培训,严格彻底地落实合规制度。
16、由高级管理人负责税务合规审批,将权限上移
由企业老板、高管负责税务合规的最终决定和审批,提高税务合规的权限层级,可以有效落实制度,避免出现财务部人员无法制约和干涉业务部门的情况。
由于涉税风险尤其是涉税犯罪容易牵连企业负责人,因此,加强审批和合规建设,也是规避企业领导个人风险的一种举措。
17、引入专业财税团队,开展定时风险排查
企业税务健康检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,应当定期对税务合规状况进行自我评估、自我监督和自我纠正。
除了自查自纠以外,企业应当聘请专业的税务律师、税务师、会计师等人员,审计排查税务风险,对企业税务风险点提前识别和预防税务风险。
18、合理选择事后救济渠道控制风险
有些风险无法被企业控制,只能寻求事后的救济、控制的方法,及时减少损失。此时,应当聘请专业人士接入,评估救济的成本和收益,选择合适的复议、诉讼或者其他救济渠道,为企业挽回损失。